目 录
1.习近平: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P2
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P16
3.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在延安召开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P18
4.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P22
5.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好宁夏篇章
——P26
6.习近平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的贺信
——P30
7.王晓晖主持召开十二届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工作核心位置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强省
——P31
习近平: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时间:2024-06-15 来源:《求是》
一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大判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一,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十分突出。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多点突破。我们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这样,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这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第三,这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2017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三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2017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四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7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五
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六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七
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比如,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比如,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而究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尤其是区域板块分化重组、人口跨区域转移加快、农民落户城市意愿下降等问题要抓紧研究、明确思路。比如,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形成高度共识,而我国能源体系高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比如,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大家认识到必须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处理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安全审查的关系,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扩大开放。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断深化,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八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2021年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九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十
实现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发展。只有农业强了,农产品供给有保障,物价稳定、人心安定,经济大局才能稳住。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畅通工农城乡循环,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的重要方面。扩内需、稳增长、促发展,农业强国建设是重要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十一
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依法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十二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十三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十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十五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十六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十七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2023年9月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示)
十八
领导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我们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反对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反对华而不实、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反对竭泽而渔、劳民伤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推动各级领导班子认真践行正确政绩观,切实形成正确工作导向。
(2023年12月21日、22日在中央政治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十九
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二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里,我重点就此谈一些认识。
去年7月以来,我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月中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又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我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主要考虑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一直在思考,也注意到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二十一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4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二十二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有效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2024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时间:2024-06-12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着眼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政策精准性、实效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坚持以开放促创新,健全科技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面向全球的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齐开放创新制度短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尊重企业经营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所有制性质等,分类施策、加强引导。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推动国有企业严格落实责任,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加强对国有资本监督管理。要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会议强调,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体系,创新粮食经营增效方式,健全粮食主产区奖补激励制度,探索产销区多渠道利益补偿办法,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要在建立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落实好保障粮食安全的共同责任。要统筹支持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政策扶持、服务引导、利益联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会议指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要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瞄准科研人员的现实关切,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要不断健全科技安全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在开放环境中筑牢安全底线。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在延安召开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时间:2024-05-31 来源:《求是》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17日至19日在陕西延安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牢牢把握政治建军时代要求,聚焦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深化政治整训,锻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的坚强党组织,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堪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宝塔山下,延河水畔,革命圣地延安满目葱茏,生机盎然。17日下午3时许,习近平带领军委一班人和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瞻仰王家坪革命旧址。王家坪是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中央军委驻地,是延安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重要决策指挥中心。在中央军委会议室,习近平认真听取讲解,观看反映延安时期重大战役运筹指挥情况的历史图表,感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智慧和艺术。习近平来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重温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经历,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途经“桃林广场”,习近平了解陕甘宁边区创造性开展双拥运动的情况,同大家共同回味当年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战斗生活。在中央军委礼堂,习近平仔细观看历史照片,同大家深入交流,回顾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习近平指出,10年前我们到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今天我们来延安召开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再一次寻根溯源。新时代新征程,强国强军前景光明,任务艰巨。全军高级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带头弘扬延安精神,带头加强革命性锻造,扛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广大官兵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随后,习近平来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热烈的掌声中,亲切接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全体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
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果断决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决心之大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新时代政治建军取得历史性成就。如果没有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就不可能有新时代人民军队伟大变革。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推进政治建军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形成了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明确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立军之本,明确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明确政治整训要突出政治上的正本清源,明确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基础,明确党的力量来自组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来自组织,明确枪杆子要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明确严才能正纲纪、严才能肃军威、严才能出战斗力,明确军中绝不能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明确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明确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军胜利法宝。对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毫不动摇贯彻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军情都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军在政治上面临的考验错综复杂。要牢牢把握政治建军时代要求,一刻不停推进政治建军,确保人民军队永葆性质宗旨、始终敢打必胜、始终团结奋斗、始终人才辈出、始终纯洁光荣、始终法纪严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增强我军政治优势。
习近平深刻剖析当前政治建军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他强调,这些问题表现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根子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官德人品上。各级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自己摆进来,拿出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深刻反思,认真整改,解决好思想根子问题,推动政治建军走深走实。
习近平指出,新征程上推进政治建军要抓好6个方面重点工作。第一,增强思想改造的自觉性和彻底性。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高级干部先受教育,推动我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落地,立牢以实际成效检验学习成果的导向。第二,提高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抓备战打仗能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备战打仗各领域和全过程。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优化党委议事决策规则,加强重大决策咨询评估工作。强化党委书记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第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整准确理解把握军队好干部标准,把这一标准全面落实到干部工作各环节。改进干部考核工作,提高知事识人穿透力精准度。贯彻全链路抓建理念,把将才培养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效能。第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标本兼治、系统施治,贯通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行业部门廉政主管责任,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丰富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工具箱,加强高级干部履职用权全方位监管。第五,提振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构建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动态更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清单,深入纠治“五多”为基层减负。打通军人待遇保障等政策制度落实“最后一公里”,实实在在为基层解难帮困,增强官兵获得感和归属感。第六,恢复和弘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身教胜于言教,各级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过硬作风和形象感召带动部队。
习近平强调,推进政治建军是全军共同的责任,军委要加强统一领导,军委政治工作部、纪律检查委员会、政法委员会要加强协调配合,各单位各部门要履职尽责,努力开创政治建军新局面,把我们党领导的这支英雄军队锻造得更加坚强,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军100周年。
这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是习近平亲自决策召开的。会议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就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政治建军有关重大问题作了研究部署。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时间:2024-06-20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在青海省委书记陈刚和省长吴晓军陪同下,深入西宁市的学校、宗教场所等进行调研。
18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这是一所隶属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寄宿制中学,由上海市投资援建。习近平听取上海等东部地区援助青海教育工作和学校建设情况介绍,详细询问学生构成、课程设置、体育锻炼、普通话水平等情况,走进食堂、宿舍楼察看学生就餐和住宿条件,嘱咐食堂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营养可口。之后,他来到高一(1)班教室,观摩“新时代、新家乡”主题思政课。了解到学校将思政课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听了孩子们讲述新时代家乡的可喜变化,看了孩子们的画作,习近平十分高兴。他说,包括教育在内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教学楼前广场上,师生们纷纷围拢过来,高声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我到西宁第一站就来看望老师和同学们。上海援建的这所中学,培养来自果洛牧区的各民族孩子,成效明显,意义深远。希望孩子们倍加珍惜这里的良好条件,心怀感恩、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为自己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他祝孩子们学有所成、健康成长。
随后,习近平来到位于西宁市城中区的宏觉寺。在寺前院落,宏觉寺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向总书记敬献哈达,僧人提香炉、持宝伞迎接总书记。习近平参观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展陈等,了解寺庙历史沿革、老一辈革命家关心推动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的情况。他走进大殿,听取寺庙加强日常管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指出,宏觉寺这座千年古刹,在增进历代中央政府与藏传佛教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新贡献。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把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做得更好。习近平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奋斗。希望青海藏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19日上午,习近平听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青海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习近平指出,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广泛应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统筹省内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好西宁、海东、海西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特色产业。
习近平强调,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习近平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谋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着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乡村振兴要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打响高原土特产品牌。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移风易俗。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继续做好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习近平强调,青海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省份,要继续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特别是宗教活动场所管理。
习近平指出,目前正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要真抓实学、善始善终,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青藏高原精神,激励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形成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
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好宁夏篇章
时间:2024-06-21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宁夏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等工作,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
6月19日,习近平结束在青海考察后,来到宁夏。当天下午,他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和自治区政府主席张雨浦陪同下,到银川市调研。
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区。习近平首先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走进便民服务厅、社区卫生站、爱心超市,听取社区工作介绍,详细了解社区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开展邻里活动和便民惠民服务等情况。随后,他来到社区活动室,饶有兴致地观看居民剪纸创作、舞蹈排练,同大家亲切交流,鼓励退休居民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习近平指出,社区党组织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在社区中发挥领导作用。社区党组织建好建强了,社区工作就有了主心骨。要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服务老百姓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
习近平来到社区居民赵守成家中,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就业、收入、医保报销、孩子上学等情况,为他们的幸福生活点赞,鼓励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赵守成告诉总书记,当地党委和政府十分关心社区建设,特别是在改造老旧小区、丰富居民文体生活等方面做了很多实事,各族群众在社区里和睦相处,生活过得很舒心。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各族群众、家家户户都是我的牵挂。希望你们把家庭建设搞得更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傍晚时分,社区广场十分热闹,居民们看见总书记来了,纷纷围拢过来,热烈鼓掌欢迎。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时隔4年,我再次来宁夏看望各族干部群众,见到大家非常高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
20日上午,习近平听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对宁夏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习近平指出,宁夏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独特,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宁夏的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要精耕细作、持续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各有特点,要把准各地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开放开发潜力,加强统筹规划和产业合作,推动形成山川共济、城乡融合、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习近平强调,宁夏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提高内陆开放水平。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加强老旧小区改造。顺应人口流动趋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移风易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防控,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加强对宗教界思想政治引领。
习近平指出,要把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推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纪党规,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优良党风凝聚人心、引领社会风气。
习近平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的贺信
时间:2024-06-18 来源:新华社
值此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我代表中共中央,向黄埔军校同学会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致以诚挚问候!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黄埔军校同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联系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的爱国群众团体,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为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反对“台独”分裂、推进祖国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征程上,黄埔军校同学会要牢记建会宗旨和政治使命,继续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和组织建设,发挥特色优势,坚定反“独”促统,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希望广大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不忘先辈遗志,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习近平
2024年6月16日
王晓晖主持召开十二届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工作核心位置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强省
时间:2024-06-18 来源:川观新闻
6月18日,十二届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省委书记、委员会主任王晓晖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工作核心位置,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强省。
省委副书记、省长、委员会主任黄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委员会副主任施小琳出席。
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的重要贺信和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的重要回信,学习中央科技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听取去年以来全省科技工作总体情况、成都市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情况、全省地方属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等汇报,审议了《省委科技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对做好下一步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发展科技事业放在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全面塑造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有力指引和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书记对四川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赋予“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的使命任务,为我们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四川在国家科技创新版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面对新征程新任务,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四川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扛起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的重大使命,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以科技创新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会议指出,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形成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要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加快推进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持续提升重大平台运行效能,有序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打造形成高能级创新矩阵。要聚焦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加快推动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等建设,持续提升川渝协同创新牵引力、聚合力、支撑力。要统筹做好第二批天府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强化成都创新枢纽和创新策源功能,支持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推动宜宾、德阳、泸州、南充等地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加快形成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相互配套的区域创新体系。要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启动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让全社会创新活力加速涌流、充分迸发。
会议指出,要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要畅通成果转化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在全省层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积极推动西部中试中心建设,更好激发创新主体动力活力。要优化人才引育链,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重点人才计划,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政策举措,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要拓宽资本供应链,持续深化科技金融领域改革,强化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产业应用全链条金融支撑,形成科技与金融互促互融的良性发展格局。
会议指出,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省委科技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总牵头、总协调、总把关作用,切实把全省各方面科技工作统起来。各成员单位要树牢“一盘棋”思想,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共同做好我省科技创新工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