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 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P2
2. 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
——P5
3.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公报
——P8
4.扎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P14
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
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3-06-2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希望共青团中央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更好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参加集体谈话。
习近平首先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青年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生了深刻变革,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团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更加牢固,共青团工作的方向任务更加明确,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鲜明,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更加积极健康向上,在广大青年群体中的形象焕然一新。过去5年,共青团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任务,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参与、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勇气和担当。党中央对共青团和广大青年充分信任。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对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寄予厚望。希望你们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习近平强调,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主题和方向,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把住方向,奋发有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青年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共青团要把牢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主题,最广泛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
习近平指出,要着力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一生的奋斗奠定基石。共青团要把加强对广大团员和青年的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断为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要抓好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的主题教育,引导团员和青年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领悟力。
习近平强调,共青团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
习近平指出,要顺应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纵深推进团的改革,全面从严管团治团,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要坚持夯实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提升青年群众工作能力。广大团干部要倍加珍惜为党做青年工作的宝贵机会,不断提升政治能力、理论素养、群众工作本领,心无旁骛干好本职工作,用实打实的业绩赢得党的信任、赢得社会尊重、赢得青年口碑。
习近平最后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党管青年工作原则,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建立和完善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青年发展事业的工作格局,支持共青团创造性开展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倾注热忱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会上,共青团十九届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汇报了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九届一中全会的召开情况,以及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有关考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王艺、胡百精、胡盛、夏帕克提·吾守尔、余静分别作了发言。
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3-06-2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更好地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6月28日至29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出席会议。
蔡奇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蔡奇强调,新时代十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生格局性变化,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蔡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主线,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蔡奇强调,要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中把准组织工作定位,在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事业、全面从严治党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从严管理党员,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各级组织部门要努力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组织工作的领导,为组织部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作总结讲话,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公报
来源:川观新闻 时间:2023-06-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3年6月19日在成都举行。
出席全会的有,省委委员80人,候补省委委员15人。省纪委常委、省监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列席会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或出资人(负责人)党员代表应邀列席会议。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王晓晖作了讲话。
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听取和讨论了王晓晖代表省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王晓晖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全会指出,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正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四川是全国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大后方,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建设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着力“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增动能,建集群、强主体”,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向现代化经济强省全面跃升。
全会明确,要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方向,聚焦聚力实体经济攻坚突破,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好统筹产业发展质量、规模和效益,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加快形成现代化工业发展新格局;突出创新驱动引领,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产业备份基地;突出能源、矿产等战略性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突出产业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国家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制造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明显提高,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成效明显;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明显提升;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程度明显提高。到2035年,制造强省、农业强省、服务业强省基本建成,三次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全面跃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形成,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万亿级产业。突出抓好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未来产业加速孵化。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
全会指出,要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国际消费目的地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全会强调,要把市场主体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深入实施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世界一流企业。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推动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竞相成长。
全会指出,要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和利益联合协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应用。强化教育人才基础支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实施强链补链人才支撑行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全会指出,要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积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建设,打造国际物流中心。强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力通道建设,优化重构四川电网主网架。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提升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谋划实施信息、融合、创新三类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全会强调,要增强改革开放动力活力。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国际国内产业合作。推进开放平台提能工程,实施产业招商引领工程,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内外资。
全会要求,要完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强产业发展组织领导。强化布局引领,形成大产业、细分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化财政投入,围绕六大优势产业整合财政资金,聚焦关键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产品和服务;强化用地和用能保障,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和专题研究制度,加强重点产业区域布局的省级统筹,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大抓产业、大兴产业浓厚氛围。
全会强调,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党组)要及时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加强宣传宣讲和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部署上来。要立足实际找准着力重点,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增添新动能、培育新主体、集聚新要素、发展新模式上下功夫,努力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迎难而上、苦干实干,聚焦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奋力推动全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根本保证。
全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批准王宁、冯键、沈涧、范波同志因退休或调离四川辞去省委委员职务。
全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扎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旗文稿》 时间:2022-09-13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8月19日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深刻阐述了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作用,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全面认识现代职业教育的多重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紧密联结产业和就业,始终与国家命运和家庭幸福紧密联系。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和生产力转化作用。一是为产业经济提供人才红利。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设置1349种专业和12万个专业点,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指出,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61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毕业生,促进了人口红利的释放与实现,推动了先进技术和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和有生力量。二是为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提供先导力量。职业教育紧盯数字技术前沿,加快专业升级改造,布局新兴专业,提升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适应性。改造提升传统专业,优化和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相关专业设置,重点打造互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高水平专业群,扩大数字技能人才供给。开发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联合培养培训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三是为生态经济提供“绿色技能”转化服务。职业教育参与国际合作组织“绿色技能”开发,设置绿色低碳技术、智能环保装备技术等专业,扩大绿色技能人才供给。在教学标准体系中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将绿色技能纳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绿色要素、绿色理念融入教学全要素、全过程。
促进就业创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职业教育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使学生能够“上好学、好就业”,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今年仅高校毕业生就达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的熟练工、技术工持续性短缺,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已是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兜牢民生底线的重中之重。一是为实现更充分就业开拓路径。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人才培养对岗位要求的适应性不断增强,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高位,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专业对口就业率稳定在70%以上。二是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搭建阶梯。职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遍布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年收入显著高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三是提供更多创业平台。职校学生创业意愿较强,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职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左右。
增进人民福祉。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国家出台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政策,发展技能创造美好生活。一是解决群众技术赋能问题,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民。通过全面提高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劳动力技能素养,为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的人力资本基础。二是确保老有所养、幼有所育。通过更有力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降低民众在健康、就业、教育、养老、育幼、助残等方面的家庭成本和风险,促进居民扩大消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活力因素。一是优化教育结构。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国家重视产业链全链条的协同布局,加大研发人才、工程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近年来,将职业教育作为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提高质量,增强适应性,在规模和质量上同步提升,职业教育稳居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动态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变化。二是促进教育公平。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努力让14亿多人民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保障人人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政府建立了免、补、助、奖、贷等助学体系,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90%和40%的学生,高职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和25%的学生。为残障人士、生活困难者等弱势群体提供多种形式教育和技能培训,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职业教育关切世界经济复苏和大众就业,在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国际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一是职业教育开放水平更高。通过优化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出国交流的师生不断增多,400余所高职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职业院校接收留学生累计达到2万多人。二是助力国际产能合作。伴随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与23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建成25家鲁班工坊,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设“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培养了大批懂中文、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当地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推动技术文化交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主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22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会友、以赛促技。打造中欧“双元制”产教融合平台,加强与德国、法国、瑞士等欧洲相关行业领域优质企业职教合作,推动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启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合作成立“中非职教合作联合会”;实施“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遴选出80对特色合作项目。主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举办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大会,推动职业教育领域国际交流对话。
二、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新发展阶段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创新制度设计,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和现代治理体系,实现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
发展目标的阶梯式递进。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实现从全面小康到现代化强国的大跨越,从追赶到引领的大跨越,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大跨越。
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国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但也存在诸多风险挑战,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发生新的变化。新发展阶段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把握机遇和识别风险挑战的难度明显加大。在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新形势下,机遇更具战略性和可塑性,挑战则更具复杂性和全局性,职业教育需要增强机遇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职业教育现存的突出问题。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三、以开放融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量大点多涉及面广,需要政行企校社研共同参与,以开放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生态转型,以教育的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深化产教融合。
突出技术教育特点。把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在法律上保障职业教育“类型”地位。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着重技能传承与创新。一是着重制造业,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企业开始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对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二是突出制造、安装、操作、运维、服务环节人才培养。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产品链和价值链的优化,学校要遵循“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的基本思路,优化职业教育“机械、电气、控制、管理、服务”专业类别的结构比例,从专业建设的精细定位和优化设计入手,合理调整一批传统专业,创建一批新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精、特、优”,从培养传统制造业技能型人才转向培养智能制造业技术型人才。三是注重数字化、绿色化技能素养。数字化与绿色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转型的两大趋势,协同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既需要懂数字技术又懂行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数字化+绿色化+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
促进跨界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产业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沃土,是学校培育人才的基本用户和支撑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广阔市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支撑机械工业振兴发展的人才源泉。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推进产教融合、产教互动、校企一体办学,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重要的产业政策与教育政策,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开发全过程。一是以产教融合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径。地方政府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规模、结构和层次,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向主导性产业、区域经济、主体经济功能区融入,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强化政策引导,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二是以职普融通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推动全领域的功能互补,职业学校为普通学校提供职业启蒙教育和劳动教育,普通学校为职业学校提供文化素养课程,打通高等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协同发展。三是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拓展职业学校办学路径。职业教育每年输出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要引导职业院校将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作为重要办学内容之一,形成服务区域和产业的多功能“社区学院”,推动“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落地,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和现代治理体系,确立“管办评分离”教育治理原则,厘清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权责关系,优化职业教育生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新局面。对技能人才和学术人才一视同仁,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为职校毕业生在就业、升学、晋升及教师工资福利等方面创造公平环境。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过去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我国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职业教育大国,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必须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