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基础医学院依托省级生命科学与健康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启动本年度暑期第二期生命健康科学教育项目。该项目系雅安市文旅集团“阳光少年”夏令营子项目,共37名7—15岁青少年参训。培训以“人体生命科学与急救实训”为核心,分设“敬畏生命、认知生命、守护生命”三大递进式模块,通过仪式教育、实证观察与技能演练的有机融合,为青少年构建沉浸式生命教育课堂,总时长3小时。
一、敬畏生命(急促人体解剖知识)

上午9时,全体学员在人体生命科学馆整齐列队。李明蓉老师首先阐明遗体捐献的医学与伦理价值,然后引导学员们怀着敬畏之心,向无私的遗体捐献大体老师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与感恩。随后,李老师系统讲解塑化技术保存的肌肉、骨骼、神经及循环系统等展品,在冷光源照射下呈现半透明质感,直观展示人体构造的精密与协同。学员们首次在真实尺度上观察到主动脉弓的立体走行、膝关节半月板的楔形结构及视神经与眼球后极的精准对接,现场不时发出低声惊叹。李老师适时提示:“认识自身,是尊重生命的第一步。”
二、认知生命(生命体征监测)

10时整,学员移步多媒体教室。张可为老师以临床案例切入,阐释体温、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四项核心生命体征的生理意义、正常区间及异常提示。讲解后,学员领取体温计、脉搏仪,自行检测并记录数据;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仪器佩戴松紧度与读数时机。张老师总结:“自我监测是健康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数据会说话,关键在于学会倾听。”
三、守护生命(急救基本技能)


11时,培训转入急救实训区。杨泽刚书记首先播放心肺复苏教学视频,随后示范成人心肺复苏流程:按压定位、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30:2通气比例等要点逐一分解。示范结束后,学员分组在反馈式模拟人上实操,系统实时显示按压曲线,教师逐人纠正姿势。经过两轮循环,全体学员逐步熟悉了按压力度和节奏。培训间隙,杨书记组织三轮知识抢答,题目涵盖心肺复苏指征、气道异物梗阻处理及中暑急救原则,现场举手积极,正确率高,气氛活跃。

11时55分,培训学员和教官在学校门口合影留念。带队教官表示,本次活动通过仪式教育树立敬畏之心,以实证观察强化科学认知,借技能演练提升处置能力,实现了生命教育从感性到理性的闭环,为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与校园安全网络构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