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实验室安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提升应对地震、火灾、爆炸等突发状况的自救互救和应急疏散能力,2025年9月25日上午,一场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应急疏散演练在基础医学楼病理实验室204进行。本次演练由基础医学院、保卫处、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班24级2班同学参与。
演练开始,突发地震,任课教师沉着冷静指导学生迅速反应,立即采取蹲下、掩护、抓牢的标准避震姿势,就近躲避在课桌下、承重墙角,用书本、枕头等物品保护头部。地震间隙,老师指挥全体人员究竟选择教室前后门,分别沿着走廊的两端,按照走廊指示灯的方向,弯腰低姿、双手护头,快速、有序地向楼下空旷地带撤离。整个过程紧张而不慌乱,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到达安全区域后,班级安全员立即清点人数,检查是否有人员受伤或滞留。并迅速将情况报告给老师。整个演练过程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行动迅速、配合默契,达到了预期效果。

演练结束后,校保卫处老师立即对本次演练进行了总结。老师首先对迅速反应和有序撤离给予了高度肯定。“这次演练达到了预期的演练目标。这充分说明,我们日常的安全教育和预案学习是卓有成效的。大部分同学都能熟练掌握‘蹲下、掩护、抓牢’的避震要领和疏散流程,这是我们应对灾难、保护生命的核心能力。但是,我们也观察到,个别同学在疏散过程中略显紧张,未能全程有效护住头部;在楼梯转角等关键节点,人流速度稍有迟滞。这提醒我们,未来的演练需要更加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副院长邓良超老师在演练结束后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此次演练不仅是对我们实验室应急预案科学性的一次检验,更是对实验室师生应急反应能力的一次实战培训。我们看到,大家基本掌握了正确的避震方法和疏散要领,这为在真实灾害中最大限度保护生命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应急演练绝非‘演戏’,而是对生命负责的严肃实践。今天多一份认真,未来就多一份保障。今后,我们将把此类应急演练常态化、制度化,并适时引入更复杂的模拟场景,如夜间疏散、伤员救护等,不断夯实实验室安全防线,确保在真正面对突发情况时,我们能够从容、科学、有效地应对。”

此次演练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更是一次对学校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实验室应急体系的有效检验。通过实战演练和专业点评,师生的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为构建平安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